2016-04-01来源:新浪收藏 |
陈介锡书题签
陈介祺书册目 《棠梓清芬》是清代潍县人陈介锡所辑书画册《桑梓之遗》的副册,由其从兄金石大家陈介祺题名《棠梓清芬》,然后赠予当时离任潍县县令之职的靳昱,以示留念。其纵长32.8、横长61.5厘米,原册题签为陈介锡所书“棠梓清芬”四字,后小字记“辑邑贤侯乡先辈书画为册,奉寅谷老父母鉴存。戊辰二月望,治下弟陈介锡鉴并题。”下钤“陈晋卿家藏珍书画记”朱文印,现已收入本画册的第一开中。第二开及末页为陈介祺手书目录、题跋。另收录明末至清11位乡贤(山东籍或为官、寓居山东)13幅书画作品,全册总计16幅书画作品。其中部分书画作钤“曾为陈介锡藏”、“文石山房所存”朱文印及“潍陈晋卿家藏”、“桑梓之遗”白文印。另有部分书画作附康生鉴赏题跋。此画册所含作品不乏大家之作,虽为小幅,但笔墨精妙,堪为上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书画中所附文词诗作、钤墨留印,亦可从中窥探诸位乡贤名家独特的人生经历与社会交往关系的蛛丝马迹,同时也是探究古潍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史料佐证。 据考,《桑梓之遗》画册初由胶州高凤翰所集,他于乾隆四年(1740)始,将自己平时收藏的山东籍或寓居山东的先辈书画家的真迹装裱成册,题为“随意拾瑶竹”。去世前,他将其转送给了即墨好友郭廷翕,至乾隆四十二年(1777)时由郭氏续增至七十八册。郭廷翕去世后,其后代为偿还旧债出售该册。嘉庆元年(1796)转归莱阳南岚富户左家。道光十六年(1836)胶东一带遭受重灾,左氏家境不济,将此书册售予潍县陈子懿。陈子懿,字秀则,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山东潍县人,陈介锡族叔,曾任职江西广昌知县,极为爱好书画。陈子懿倾囊购得此书画册后,视如珍宝,随身携带,即使出任偏远小县也时刻不离,闲暇时间经常翻阅。因此,被江西督抚知晓,欲以升职为由索要此册,被陈子懿婉拒,为此而屡遭迫害。他去世后,其后代因生活困难,于咸丰九年(1859)将画册转售与陈介锡。陈介锡收得后又经多年奔波收集,并将自己收藏的书画照此装裱成册续为后集,终于在晚年凑足百册之巨,可谓集山东名人书画大成的巨制。在流传过程中,几代持有人倾其心血舍命护存,意在保存桑梓遗物,遂渐改署为“桑梓之遗”,称此皆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此后陈介锡家道逐渐衰落,书画巨册又屡经散失,至今再无得遇。现存潍坊市博物馆的《棠梓清芬》画册即为《桑梓之遗》之副本,由此亦可见原百余册之精妙、宏巨。 至于现存《棠梓清芬》画册的来历,得益于此次全国文物普查活动的开展,通过整理查询馆藏原始文物征集档案才得知,由陈秉忱代购而来。陈秉忱(1903—1986),原名陈文璘,字邠丞或邠臣,山东潍县人,陈介祺曾孙。1939年进入延安,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一直担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副主任,负责档案信访。文革结束后他曾担任毛泽东图书管理小组负责人,整理编辑毛泽东批注图书的出版工作。陈秉忱秉承家学在历史、古文字、古典文学等方面均有极深造诣,喜好收藏古籍,擅长书法、绘画。解放初期,他回到家乡探亲时曾参加当地知名人士座谈会,提出了要保护地方历史文物的建议,带头并动员陈氏后代捐献家中收藏的文物,包括古籍、书画、铜器、玉器、铜印等陈介祺收藏的珍贵文物捐献给国家。现存《棠梓清芬》画册,是由陈秉忱于1963年6月19日购于北京宝古斋。起初,陈秉忱得遇曾祖及乡贤书画遗迹倍感亲切,倾情所致遂来电询问当时的潍坊市图书馆可否收集《棠梓清芬》画册,得到肯定后,自己垫付二百四十元钱,并请画店开具发票随同画册托请友人先行带到济南市博物馆,后转交潍坊市图书馆。1964年移交给刚刚成立的潍坊市博物馆,由此潍坊市博物馆得以珍藏《棠梓清芬》画册。 该画册中为何多处皆有康生的朱笔题跋,推测当为:此时陈秉忱作为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有条件广泛接触中共高层领导,他又喜好书画、文物鉴赏等,会与同样有此爱好、修养的康生接触较多。康生当时在中共党内高级干部中,若以传统文化的修养与文物鉴赏的水平,当称“第一把交椅”。他在诗词、书画、金石、戏曲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尤其是书法功力极深,并擅长章草,精通篆刻,且喜以朱笔点批他看过的文字材料及诗词、书画、古籍等。陈秉忱收得画册后也极有可能请康生观看、评赏,康生为此题跋也在情理之中。 百年风雨,这部画册历经一个多世纪的辗转磨砺,终于回归故里。它亦如一部传奇的史书,汇聚演绎了山东十几代先贤文人书画家的精彩故事。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山东潍坊 谭霭岚 武夫强)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