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



2016-04-06来源:

    2016年3月4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至爱之塑——雕塑家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此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引起热烈反响,王临乙、王合内教授为美术学院雕塑艺术教育奉献了一生,如今早已桃李芬芳,为更好传承艺术先贤的教育思想,让更多的学生和专业人士近距离的感受和了解王临乙、王合内夫妇的雕塑艺术,向前辈致敬,中央美术学院特意在学校美术馆再次举办“至爱之塑”展览。

“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

开幕式现场

“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主持开幕式

“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讲话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著名雕塑家盛杨,中央美术学院老先生刘焕章、曹春生、司徒兆光、孙景波、孙家钵、张宝玮、金连秀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主持。

“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讲话

“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

王临乙、王合内的义女,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常沙娜讲话

“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

王临乙、王合内先生的学生、著名雕塑家盛杨讲话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致辞中深切怀念两位先生为美院所做的贡献。他表示,展览一方面得到了常沙娜、盛杨、曹春生等老一辈先生的支持,一方面曹庆晖、王伟等老师及美术馆的同志对两位先生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认真地梳理,使得先生们丰富的作品、手稿和影像资料能够较为完整地呈现于观众面前。他同时对中国美术馆的大力支持和合作表示感谢。

“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讲话

    此次展览作为文化部“2015年国家美术作品收藏与捐赠奖励项目”,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这次展览的再展出,体现了中央美术学院继承传统,传播传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学精神。

“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

展厅现场

    “这次展览不仅是‘至爱之塑’,更是‘至爱的人生’”, 作为王临乙、王合内的义女、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谈到看着王临乙、王合内夫妇生活的照片,让她再次回忆起那一段美好的时光。与他们同时代的吕斯百、吴作人以及自己的父亲常书鸿,他们不论生活遇到多少的艰难都坚持创作,坚持反映祖国的文化。常沙娜希望展览不仅在专业、学术上能够给青年一代有启示,而且能够从那一辈先生的身上学会珍惜社会、珍惜生活、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

“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

展厅现场

    王临乙、王合内先生的学生盛杨在致辞中感慨中央美院近几年主办了一系列的老先生、老教授的展览,让他有了在王府井时期老美院熟悉的感觉。他希望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师要发扬两位先生的奉献精神,不仅要做优秀的艺术家,更要成为优秀的艺术教育家,“创作好的作品,教出好的学生”。

“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

著名雕塑家刘焕章参观展览

“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

展厅现场

“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

展厅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代表全体雕塑系师生致辞,他表示展览不仅是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对老一辈先生的缅怀,也是对以他们为代表的刘开渠、滑田友等先生那个时代的尊重,对那个时代学术的梳理。

    “至爱之塑——雕塑家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以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二人的艺术创作以及相濡以沫的动人感情为线索,通过“身影”和“造像”两个部分,以400余件雕塑、绘画手稿和影像文献史料等,展现王临乙、王合内夫妇感人至深的伉俪之情以及夫妇二人真挚的艺术情怀和隽永的艺术魅力,并希望借此次展览展开对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王临乙、王合内夫妇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著名教授,二人的人生和爱情是中国美术界的一段佳话,两位先生身后无嗣,根据他们生前的意愿,全部生平遗物和作品捐赠给了中央美术学院,保存在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经过近十年全面的整理,终于将几百件作品和几千件文献资料进行了分类、登记、拍照和修复,挖掘了大量的珍贵作品和史料。为了纪念王临乙、王合内夫妇的艺术成就和至爱人生,基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藏品,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馆共同策划本次展览,并计划将二位先生的雕塑作品全部翻制铸铜,捐赠中国美术馆收藏,此项目已入选文化部“”。

王临乙先生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学画,在受到徐悲鸿先生的赏识之后于1929年赴法留学,学习雕塑,成为我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之一,并因雕塑与王合内结缘。王合内,这位法兰西女子放弃自己的一切,追随爱人来到彼时战火纷飞、风雨飘摇的中国。在半个多世纪的相伴相守中,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与坎坷,没有名利,没有子女,甚至没有多少平静的日子,但他们仍然对彼此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此次展览较为完整地呈现王临乙、王合内夫妇艺术创作成果,

在“身影”板块中,通过各类照片、文献、作品,呈现了王临乙王合内20世纪50年代以前二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二人相识相爱的过程。

“造像”部分,集中呈现了自20世纪50年代后王临乙、王合内的雕塑创作。首先重点呈现的“中国气派”,即是1953-1955年王临乙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卅运动》的相关作品文献。在《五卅运动》浮雕的创作中,王临乙生动的表现出了工人队伍严肃紧张的气氛和沉重有力的步伐,充分体现出了他在雕塑创作中对整体极强的把控驾驭能力。《五卅运动》的创作可谓是王临乙雕塑生涯中纪念性雕塑的一个里程碑。王临乙在对人物众多的纪念性雕塑创作中,对于整体有着很好的把握及驾驭能力。王临乙的肖像创作也始终保持着对人物整体性的把握,偶然而表面的东西被舍弃,是质朴而真实的“人民颂歌”。如《纱厂女工》(1956)、《焦裕禄像》(1956)、《少女头像》(1962)这样的作品舍弃繁琐的细节而将重点放在眼、鼻、嘴的刻画,却仍传达出对象独一无二的精神气质。王合内十分喜爱各种小动物,她的动物雕塑也成为其雕塑艺术的一大特色。她吸取了秦汉动物雕塑的野性美和雄伟气势,从“避邪”等传统形象中获取灵感,中国传统艺术的线性之美在王合内的雕塑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同时,在王合内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有着中国人民的气质,这些,都是王合内怀揣着对中国这片土地发自肺腑的热爱而竭力融入其中所得到的成果。

    展览将展至4月3日。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上一篇:201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展览项目验收评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