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给吴伯雄送过三次画的土楼画家



2016-04-07来源:中新网

给吴伯雄送过三次画的土楼画家

谢耀承翻开由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题名的《谢土楼画册》,介绍他与土楼画的情结。 张金川 摄 给吴伯雄送过三次画的土楼画家
图为谢耀承介绍他最近正在创作的还未完成的土楼画。 张金川 摄

中新网龙岩4月6日电  “我已经创作了1400多幅土楼画,可以说每一幅土楼画都有一个故事。”坐在藤椅上,轻轻翻开由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题名的《谢土楼画册》,现年81岁高龄的土楼画家谢耀承向记者娓娓道来他与土楼画的情结。

谢耀承,1936年出生在福建著名侨乡、土楼之乡——龙岩市永定区的下洋镇。

他的家乡也是台胞祖地。随着台胞返乡探亲,谢耀承发现在台湾的宗亲有数千人之多,自幼与画画结下不解之缘的他就想,为什么不画些反映我们客家风情、田园风光的画,为两岸交流搭桥?

“对,就这样干!”谢耀承做出了这样的抉择。他开始创作以“土楼”为题材的作品,被称为“谢土楼”。

谢耀承不仅喜欢画土楼,还热衷于弘扬土楼文化、宗亲文化、客家文化。他告诉记者,“我曾给吴伯雄送过三次画。”

吴伯雄祖籍永定区下洋镇思贤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思贤村重建吴氏宗祠时,吴伯雄应邀题字“敬宗绍德”。如今,“敬宗绍德”四字烫金匾额高挂在祠堂里,格外引人注目。

当年受托制作“敬宗绍德”牌匾的谢耀承,有感于吴伯雄孝敬上祖的传统美德,按照思贤村原貌画了一幅画赠予吴伯雄。时隔二十几年,谢耀承依然清晰记得那幅画,“画中有祠堂,有村口,能让吴伯雄第一次在画里认识自己的家乡。”

“我平时看到到台湾的《客家》杂志里经常报道吴伯雄的有关活动,吴伯雄关心客家的举动感动了我,就决定要再送他一幅画。”谢耀承第二次送给吴伯雄的画,以土楼为主,竖着画,极富特色。

“吴伯雄收到画后很高兴”,说起往事,谢耀承显得特别兴奋,“他还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时任闽西客家学研究会会长的李逢蕊和我。”

2000年11月,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福建龙岩市召开,应邀参会的时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偕夫人戴美玉第一次回到思贤村祭祖,谢耀承又将一幅《思贤村景图》赠予吴伯雄,并落款“思宗扬祖德,贤裔耀中华”相赠纪念。

两年后,吴伯雄为《谢土楼画册》(第一册)题词,“永保安康卫乡土,定邦宏族客家楼”。

三赠吴伯雄画作只是“谢土楼”续写乡愁的故事之一。谢耀承说,这些具有浓郁客家乡土和淳朴民风的画满足了海外华侨华人对故乡的思念,这就是乡愁。

“我画的都是华侨的家乡,华侨的家乡有很多土楼。这些华侨在收到画后,都会指着画中的景物对家人和朋友说,‘这里是我的家’。”谢耀承说。

多年来,谢耀承画土楼,还走出国门办土楼画个展。他的土楼画成了海外客属乡亲记住乡愁的桥梁和纽带。在谢耀承家中,记者看到画板上还有一幅他正在创作、还未完成的土楼画。谢耀承说,“我们的土楼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土楼都印在我的脑袋里。”

“我喜欢土楼,对她有深厚的感情。如今,福建土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更值得骄傲,我要把土楼尽善尽美地画好,展示给世人。”谢耀承表示,只还能画,就会继续创作土楼画。(完)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上一篇:《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画家邀请展开幕
热点内容